中新经纬4月14日电 题:房企2022年财报季收尾,行业风险出清时日可期
作者 丁祖昱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
进入4月,上市房企财报季进入尾声。截至3月31日,A股和H股累计有超过150家房企发布2022年业绩报或业绩预告,七成以上房企利润下滑,约六成房企出现亏损,其中不少房企是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资料图)
也有一小部分房企,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扛住了压力,实现稳中有增。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风险在持续出清中,行业生态短期内再恶化可能性越来越低,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房企正重新站在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起点。
房企业绩显现分化
2022年,在房地产市场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趋弱“三重压力”下,上市房企普遍出现营收下降,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其中,雅居乐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降低26%,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亏损149.8亿元。
早在2023年1月30日,荣盛发展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中提到,期内归母净利预亏190亿元至250亿元,亏损同比增加283.42%至404.50%。蓝光发展公布的业绩预告,公司也预计亏损219亿元。
市场降温压力下,部分央国企也难以幸免。2022年,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767.67亿元,同比下降25.1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09.5亿元,同比下滑387.05%,这是华侨城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北辰实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30.0亿元,同比减少41.45%,净亏15.8亿元,这是公司近10年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首次为负。此外,五矿地产归母净亏损13.62亿港元,首开股份预亏10-15亿元。
也有部分企业在2022年“逆流而上”,收获了业绩增长,包括部分央国企、头部房企及部分稳健经营的民企。这些房企的共同特点是:严守财务底线、重点布局高能级城市及多元化经营,因此也表现出更高的盈利水平和更强的经营韧性。
如龙湖,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是为数不多两项指标均显现出正增长的民营房企。此外,龙头房企万科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038.4亿元,同比增长1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26.2亿元,同比增长0.4%。
绿城中国也在2022年保持了稳健发展,实现年度收入1271.53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净利润88.95亿元,同比增长15.7%,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64.14亿元,同比增长11.3%。
业绩明显分化成为上市房企2022年财报最大特点。“活着就是希望”。能在2022年行业寒冬中存活的房企,已经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跑线上。
根据克而瑞数据,3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608.6亿元,单月业绩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42.3%,同环比保持增长且增幅较上月有所提升。一季度,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4827.7亿元,累计业绩同比转正,增长3.1%。
企业投资越发聚焦
当行业进入规模缩量并出现结构性分化阶段,房企在部分弱二线和三四线等低能级城市的存货,直接影响了房企业绩表现。
2022年,还在积极拿地的房企并不多。中海、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是少数几家拿地销售比接近40%的房企,且这些公司的投资布局基本聚焦于一二线核心城市。
以中海为例,2022年,公司一共获取50个项目,拿地金额为1208.7亿元,排名行业第四,新增总货值2403.4亿元;权益拿地金额995亿元。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增货值在中海2022年新增货值中占比超过四成。
龙湖集团首席财务官赵轶也在业绩会上提到,2023年公司约97%可售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及环都市圈卫星群。2023年则尽可能优中选优,布局20个主力城市和14个机会城市。
2022年上市房企财报已显现出,在市场下行周期,高能级城市市场抗压性更强,价格更坚挺,资产减值压力小,对房企销售和利润影响也相对较小。2023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根据克而瑞数据,一季度,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绿城中国等房企投资聚焦在核心一二线、强三线城市,仍谨慎以“换仓提质”优先。
未来如何穿越周期?
能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实现增长的房企,大多还有一个共同点:公司在住宅之外已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且在持续发力。
典型房企如华润置地、龙湖集团、万科、中海、招商蛇口等。华润置地2022年租金收入近2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购物中心租金收入占比超八成,租金覆盖股息及利息倍数为0.99。
在地产业务之外,2022年龙湖运营业务和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118.8亿元、116.7亿元,均超过百亿。龙湖表示,未来5年,龙湖运营及服务业务利润占比将提升至50%。
万科则早在8-10年前就开始布局经营服务业务。2022年,万科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12.6亿元,同比增长23.1%。
2022年,中海商业物业营收达52.6亿元,在营自持甲级写字楼达56栋,购物中心23座。2022年新增15个运营商业项目,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能够穿越周期的房企,都得益于提前在经营服务业务上开始布局,并从开发思维转向经营思维,减少对外部资金依赖,用持续稳定现金流维持企业运转,持续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已步入管理运营红利时代。商业运营、物业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能取得长期稳定现金流,相对不受宏观波动过多影响,这种模式在香港、新加坡发展商身上都得到验证,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更为可观。(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