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新
日前,辽宁凌源影调戏《昭君叱贼》现场录制顺利杀青,至此,凌源已在三年内创排六部影调戏,完成演出80余场。作为辽宁地方戏曲之一,脱胎于皮影戏的凌源影调戏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很多地方戏曲一样,凌源影调戏也陷入了传承发展困境。2021年以来,随着凌源采取多种举措,这个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戏种迎来春天。
凌源影调戏广受欢迎
(资料图)
即使身着普通衣服,52岁的海兆凤站在人群里也会显得与众不同。对此,海兆凤微微一笑,“这可能是因为我唱了几十年戏的缘故。”
海兆凤的戏剧生涯要从她14岁加入凌源市评剧团那年算起。不过,在唱了大半辈子评剧后,海兆凤几年前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突然遇到二次“转岗”。2021年,凌源市计划创排影调戏《香槐岭的笑声》,海兆凤因具舞台表现张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被选中,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对这次演艺生涯的挑战,海兆凤欣然接受并刻苦练习。这一年,《香槐岭的笑声》在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戏剧(小戏小品)展演中荣获一等奖。
对海兆凤来说,从评剧到影调戏,是她艺术生涯的悄然转身;而对凌源影调戏来说,2021年则是辽宁这个地方戏种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年份。
若追根溯源,凌源影调戏这个独具辽宁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在凌源皮影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凌源皮影戏具有典型的辽西特色,仅就唱腔而言,演员大多掐嗓演唱,声音高亢圆润。因受东北地域文化影响,唱腔具有短促直平、大气豪放的特质。脱胎于此的凌源影调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这一特点。不过与皮影戏演员躲在幕布后面表演不同,影调戏的演员则站在了舞台中央,直接面向观众表演。
舞台布景与演员动作保留了皮影戏特点,再加之影调戏发展之初演出的小曲、小段多直接取自皮影戏,凌源影调戏一经问世,广泛的皮影戏观众迅速转化成了影调戏观众,使这个辽宁地方特色戏种广受欢迎。
“影调戏是我们凌源的瑰宝,我愿意永远唱下去”
1945年,凌源三道河子组建了影调戏班,其代表剧目有《牛顺投案》等,这些彰显着中国传统社会价值判断的戏曲被观众津津乐道。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凌源成立影调戏实验剧团,这标志着凌源影调戏走上了正规发展之路。剧团成立后,创排了《七仙女下凡》等多个剧目,同样受到观众热捧。1980年创排的凌源影调戏《寡妇门前》广受好评,在同年辽宁省地方戏展演中获一等奖。
然而,凌源影调戏与国内很多地方戏种一样,此后陷入传承与发展困境,一时举步维艰。
对地处辽西地区的凌源而言,影调戏绝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戏种,它还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传承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更是百余年来已与当地群众生活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食粮。
由此,凌源市近些年力推影调戏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深入开展影调戏调研普查及剧种抢救工程,建立健全凌源影调戏保护传承体系,详细收集记录剧目文本、影音图谱、艺术人才等基础资料,不断填充完善艺术档案或资源数据库,实施拯救性整理和保存。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凌源影调戏艺术传承发展的新思路、新渠道和新模式,并将地方戏曲表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凌源影调戏等地方戏曲艺术的学术研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人才,在加强培养的同时,畅通引进优秀戏曲专业人员通道,让凌源影调戏后继有人。
2021年,凌源影调戏迎来发展曙光,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2021年《婆婆还乡》在辽宁省第一届农村戏曲小戏展演中获得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辽宁省第十七届群星奖。2022年,凌源创排并演出了大型影调戏《百合芬芳》,让长久以来只能观看十几分钟“小戏”的观众,有机会看到一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凌源影调“大戏”。这样一部剧情跌宕起伏并充满了浓郁地域特色的影调大戏,不仅入选辽宁省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代表辽宁省参加了“菊苑流芳——第七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线上展演”。
尽管唱了大半辈子的戏,但站在影调戏的舞台上,海兆凤仍觉自己内心激情澎湃得像一名年轻人:“影调戏是我们凌源的瑰宝,我愿意永远唱下去!”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