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小雯(化名)今年28岁,本应是充满活力的年纪,她却整天昏昏沉沉的。今年2月初,小雯的母亲发现她的嘴唇和手指变成了青紫色(紫绀),睡着时紫绀尤为明显。
一周后,小雯的情况更严重了,不仅口唇紫绀,还伴有下肢水肿、重度嗜睡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查出“三尖瓣中度反流”,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二氧化碳分压却越来越高,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无奈之下,小雯被急诊转至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治疗。
入院后,该科副主任医师张春艳为其急查动脉血气分析发现,患者二氧化碳分压高达117.8mmHg,且体型明显异于常人——身高一米五左右的她,体重达到190多斤。结合过往病情及治疗情况,张春艳初步判断小雯为肥胖低通气综合症。
据张春艳介绍,肥胖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但肥胖引起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常被我们忽略。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心脑血管及内分泌代谢系统,若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引发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甚至死亡。医学上,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为肥胖和清醒时的二氧化碳潴留,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约90%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同时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经睡眠呼吸监测,小雯被明确诊断为肥胖低通气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当时,小雯已处于严重嗜睡状态。张春艳立即给小雯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很快,小雯的二氧化碳分压直线下降,仅一周就从117.8mmHg降到了51.8mmHg,而且小雯的精神状态和口唇紫绀、嗜睡等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小雯病情好转出院后,按照张春艳的宣教积极配合康复治疗,2月后体重减轻了30多斤!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春艳说,肥胖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肥胖会导致肥胖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另外一方面,肥胖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剥夺会扰乱人体内环境及激素代谢水平,影响食欲和内分泌。同时,由于睡眠呼吸暂停带来的困倦感,患者也很难坚持锻炼。在改善了小雯的通气及睡眠后,她体内的微环境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医生的饮食指导,如今的小雯不仅体重减轻了,看起来也精神多了。
据张春艳介绍,目前,肥胖低通气综合症的发病率随着肥胖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漏诊,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且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首选治疗和初始治疗方式,且不能因开始减重而延迟。(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穆倩倩)